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总结 | 三岁看老,狮子座的三分人,走在活出灵魂愿景的路上了吗?

梁大迎接过飞盘 舒米学苑
2024-08-23

夏末秋初,舒米刚过完生日,仿佛四季来到这个节点,就自然在提醒我,“到点回顾反思、写年度总结了”。挺好的,身体和意识已经形成了这个习惯,而舒米又允许我、给我时间空间做这件事,实属乐哉幸哉。


每次写总结在落笔之前,我都会先在公众号盘点,这一年舒米对外呈现了什么,今年也不例外。仿佛是我坐上了一台时光穿梭机,每一篇招募文、每一场活动就像礼仪小姐,把我领进了舒米。而没有了身在此山中的处境,我能更加以鸟的视野,看到了一条可以称之为成长的轨迹。


这一年 

在这一年里,舒米做了28场线下活动,16场线上活动,400+线下参与者,500+线上参与者。


一月份至今,共迎来了14位生活合伙人,各路神仙在旗溪生活了一到三个月不等。
 
在去年12月,第一次有了每月初的活动历预告,大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月的活动计划。


今年1月,有了第一场同学会,是继去年疫情期间的“被迫式”线上互动后,首次开辟的,主动且定期的线上客厅。


今年3月,开启了一月一会的开放日,它成为了舒米最热门的“老带新”活动。



刚过完的暑假,迎来了史上第一位实习生。舒米开始不断出现00后,甚至05后的参与者。(为年轻一代喝彩)
 
亮完这些历史性时刻,突出三个“火爆单品”:

元旦的自然而然社区艺术节,售出了100+张门票,联动了社区里的伙伴力量,掀起了所有人对于乡村·自然·艺术的想象,期间推出的手绘地图吃住指南,至今一直恩惠着咱们;



“生态十讲”线上课,历时10周,每周三晚的约定,150+位学员,其宣传片观看次数有6000+,隆重地拉开了线上课程的帷幕;


刚过完的三周年庆生系列,打破了过往单一的线下庆祝活动线,增加了线上书写、线上分享会、庆生微纪录片、福袋和盲盒产品线,使更多人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生命的庆祝;



而火爆单品的背后,是我们在小长假期间举办的生态社区体验营正念生活营;当然还有如期而至、风雨无阻的冬季、夏季静修营



从舒米talk之人类图场开始的直播尝试(555,失败乃成功的妈妈),到购入简单装备;到后来,无论是群直播,还是视频号直播,都666。舒米还开通了视频号和B站,增加了对外发声的途径。可谓在今年,舒米才算认真地开辟出了“线上赛道”。



舒米从去年5月份扫去疫情的阴霾后,步入了“后疫情时期”;而来到今年6、7月份,疫情再起,此起彼伏,几波回弹,导致这三个月里,有三个营被迫取消。
 
以上是这一年舒米的一些概况梳理,无法面面俱到,却像舒米在这一年内里的生命线,有转折点,有令人喜悦的事件,当然也有其中的挑战与步履维艰。
 
大家可能会感觉到,以上有些打出的高光,数据的量级没啥惊天地泣鬼魂的,对于很多组织都是家常便饭的发生,对舒米来说却能记入史册。这让我想起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那句经典,在此套用一下句式:这是社会机器迈出的一小步,却是舒米迈出的一大步。

 
如果说公众号里,大家读到的动态是舒米对外呈现的象、表、冰山之上,那我们一起来走进舒米的经络,深潜入海,走进冰山之下,聊聊那些不常出现在光天化日,却在舒米有很大分量的里程。
 
 两年半后,沉淀出了全职工作团队 
 
有一天,有一位朋友给我发信息,“看到舒米越做越有结构有意思了,为你们高兴!”

“有结构”一词引起了我的注意,仿佛大家能透过对外招募的活动信息,看到隐形的、支撑着所有的外显的团队、制度、文化等等。这是不容忽视的,相由心生也能用在机构生命体。
 

回看去年的年度总结,第一部分的主题是“慢慢扎根,乡与土”,第二部分是“人的自由流动,共同性与异质性”。可见去年是舒米在旗溪扎根与舒展的一年,给今年在人的组队整合腾出了新的空间,迸出新的可能性。不同的生命体,走到不同的点,自然会有不同的节奏和关键词。
 

也许你会纳闷,前两年难道没有工作团队吗?那以前的活动都是怎么发生的?没有人能孤军奋战,陪舒米走过来的伙伴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点名致谢。我个人的体感和理解,这个成长过程的变化,可以用“双向奔赴”概括。
 
👈舒米要做的和个人的使命愿景基本吻合,这里包括What(做什么)和How(怎么做),对舒米的commitment(承诺)和承担
👉大家共同形成的团队制度、文化、工作节奏等,以及舒米能给出的回馈
 
这个“双向”是正相关关系,相辅相成,是一个需要时间参与的动态变化进程。那么这个团队的成型过程,我把其称为走向青色之路,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切得从今年年初的总结计划会说起。

 
■ 青色之路 

首先我们做了关于过去一年工作的述职
· 列出工作项
· 给工作项打分(0~10):喜欢值、擅长值、想做的调整
· 人员位置的厘清
 
接下来,参考组织蜕变的工具,以“我们想要...”为开头,由个体的书写开始总结出集体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且深入阐述一些关键词(身心完整、知行合一、美好生活)。
 
最后,参考了“葵花宝典”《重塑组织》P.278里的问题,总结且展望了新的一年。
 
到了5月底,团队又进行了三天的季度总结(Revision)。


第一第二天,我们在回溯自己的生命故事,在叙事和聆听中深入走进彼此;在个人生命线基础上,分享个人使命——这辈子到此刻,我们想做什么?想在舒米实现什么?
 
最后一天,我们通过共同书写“我们想在舒米共同探索......”,在Why,What,How上不断深入,重新修订了使命愿景(大家可以期待一下,这幅图景的视觉呈现)。在这里,剧透一小点,我国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舒米有“三个带入”:把精神带入物质、把正念带入生活、把灵魂心智带入工作。
 
我们还做了永远不能否认别人的梦想的梦想圈,一轮又一轮后,我们种下了56条梦想,里面包含了这些面向:空间、团队成员、¥(财源滚滚)、自媒体、社区、制度、业务产品,还有实在无法归类的其它(像“一条”来报道舒米这种哈哈哈)
 
■ 从混沌走向有序,走向浑序 

以上描述的青色之路外表看似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会议,但其内涵是个体到团队到组织的飞跃,也是个体间不断看见的过程。

舒米团队从一开始就在由己及彼地走向身心完整,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倾听个体和组织的进化宗旨,走得最慢的是建立起自主管理的机制,也是现在团队有意识的施力点。
 
像今年起,我们有了定期的会:每周五上午的周会、每个月末的计划会、每个月初的绩效财务总结会;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谁都可以发起的、临时起意的会。

我们还从擅长和喜欢两个数轴出发,由此展开关于团队分工的讨论,对报酬和分配方式的期待和想法。


有时想想,像周会这种再寻常不过的节奏为什么到这个节点才形成?一个组织体的成长是在经历怎么一个历程?
 
让我想起了,VISA卡公司的发起人哈克将混沌(Chaos)和有序(Order)两个单词组合而成,发明了一个词叫浑序组织(Chaordic Organization)。

混沌,有时候是创造力在萌发新事物、新形态过程所呈现出的状态,带着对未知的兴奋;而有序,有时候则是内含着控制的确定性与稳定性,带着没有活力的黯淡。那包含并超越这两极的品质和状态是怎样的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青色之路无止境,在混沌和有序间找到最佳的动态平衡也许就是那超越点。但求我们探索的过程能不断地有所沉淀,成为可以传承的健康系统。
 
■ 健康共事系统的“小我承载力”

《重塑组织》一书说:觉醒的领导者是青色组织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青色组织必须要有觉醒的领导者。
但觉醒的领导者不一定能创建青色组织。
 
有时候,觉醒的人会自恃觉醒,而蔑视他人,把一切都踩在脚下。


觉醒的人聚在一起,也有可能互掐,特别是很多人的灵性修行是一个人完成的。人际间的功课被忽略不计了。

很多人因人际而烦恼,最后不是把矛头指向了他人,就是自责修行不到家。
 
有没有什么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人类创造,却能超越人性的局限,反过来辅助人群;就像计算机,由人类发明,超越人脑的能力,成为身体外的“电脑”。
 
我觉得,组织架构、制度、文化等“隐形的翅膀”就是人际间的“计算机”,健康的共事系统不要求所有人都剔除掉人性的弱点(各种小我的声音和斗争),却能让所有人,即便载着这些美丽的“负荷”,也能有创造力地、愉悦地“翩翩共舞”。

 
这种软实力可以存在于家庭中(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很重要)、组织里、街区、大至社会国家人类,我把它想象成大海,或者说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几瓶污水排放进自然水体,水体能以更高的包容,还予我们清澈。
 
即使有些时候,所有人的小我都跑了出来撒欢泼脏水,健康的系统能自动释放掉这些能量。
 
当然,前提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欣喜若狂地,被健康的共事系统所吸引和笼罩。
 

写到这,忍不住想插一句Fellow招募的广告,希望舒米团队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加入,有更加多元的组成,有志者事竟成,有人者事方成。

也忍不住向宇宙下张订单,在不久的将来,旗溪涌现更多各怀绝技的伙伴,从清洁女王/男神到平面设计师到程序猿......
 
 舒米的本地化之路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渗透

还记得舒米刚创办时,请的老师从英国飞来,我们却连一个本地村民也不认识;有学员从北京飞来,我们连一个中山本地的学员也木有;整天把全人教育挂在嘴边,连隔壁村的桂南学校校门都没进过。估计就是村民口中的“高大上”,“舒米是什么”片子里,锦龙兄说的“国际范”吧。
 
但万幸的是,即使舒米出生时基因里没有强大的本地性,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只有坚持不懈地走本地化之路,舒米才得以生生不息。

印度圣雄甘地提出过“十一个原则”,其中一个是本地经济(Swadeshi):首先服务我们的邻居是我们服务世界的最好方式......实践本地化,我们才得以长存。
 
舒米一直都有意识地把触角放在“附近”。全球范围的疫情也在逼迫人类重新把注意力放回所在的本地,去发现“附近”所蕴含妙不可言的肌理。
 
舒米的本地化,从方圆3公里内开始。
 

至今我们都不断被问到和原住民的关系,仿佛这是很多寻乡人(特别返的还不是自己家乡)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在旗溪的我们是很幸运的,只要对村里的老人表达关心和尊敬,以笑相迎,以善待人,即便他们不知道我们在村里“上啥班”,但这段时间如果谁谁谁外出了,他们是第一时间发现,然后逮到一个人就会问问“最近没看到那个谁谁谁呀?”。

我们能感受到我们被接纳、被欢迎。
 
老人之外,其实村子里还是有中青年,但我们一直没有相互好奇而走近。直到几个月前,隔壁马溪村的一位95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闲时刷小红书,竟然刷出了舒米,就带上了她同样是原住民的表妹来参加了7月的开放日,真正地彼此走进,有一种说不上为什么的泪流满面,仿佛她们代表了这片山水和世代的血液理解和祝福了舒米。
 
不仅如此,这位年轻的村民还刚好是一位音乐老师,想都不想,就答应了做尚待出生的合唱社的指导老师,也才有了今年庆生社区同乐会那晚的合唱节目《友谊天长地久》。


旗溪身处五桂山自然保护区,附近不少商业楼盘环绕,不少业主早晨跑步或者晚上散步都会进来旗溪。曾经想过要“杀入”业主群,也曾到楼盘里张贴海报,就是希望舒米和楼盘里的住户能相互走进。奈何缘分这东西,无法被强行植入。
 
直到7月的开放日,一位每天晨跑到旗溪、住在马路对面楼盘的兄弟,携着爱人,勇敢地敲进了舒米的大门,我们才破圈了。真的很开心,我们又多了亦邻居亦朋友,本地的力量在壮实。
 
这一年里,我们走进了桂南学校,也通过举办活动和文字,让更多人了解到桂南学校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践行的艺术教育。在很多焦虑的家长都争相把孩子送到省一级学校甚至国际学校时,旗溪新村民里的父母们,都很舒心地让孩子在桂南学校读书,即便孩子尚未到上学年龄,也铁下心说,要读就读桂南学校。和桂南学校同处五桂山脚下的舒米,何其荣幸,相伴左右。


 
舒米还和一位旗溪新村民联袂组织了“旗溪夜话”节目,访谈了三位新村民里熟悉的面孔,也因此创造了更多邻居间窜门聊天互动的机会。虽然目前因为精力有限等种种原因,这档节目搁置了,但它打开了社区里多点开花,灿烂满园的想象空间。

 

由旗溪村往外延申,今年可谓是旗溪出圈的起点:一些媒体,像中山日报、时代周报、城市画报都有关于旗溪的深度报道;舒米挂牌了中山市团委的青年之家;也在市团委的支持下,旗溪挂牌了乡村建设青年联盟;还有与旗溪不同程度合作关系的商业公司,有了更多“大旗溪人”的趋势;还有很多心系旗溪,却无法定居此地的朋友,戏称自己是旗溪的“心村民”


从团队内部到参与者,到村民,到附近邻居,再到大社会,地球;由个体这个小宇宙出发,扩大到与外界人事物之间的方方面面,共事关系、伙伴关系、邻里关系、合作关系、滋养与被滋养关系等等。终其一生,个体也罢,组织也罢,都无法逃脱与自己、他人、环境的关系。

庆幸的是,舒米没有把自己束之高阁,圈在围墙之内。
 
 三年了,还在和舒米空间不断“较量”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较量”。

雨季的旗溪,院子里的地砖长着斑斓的青苔。有一回,有几位老师来舒米看场地,想为一个学生夏令营物色空间,其中一位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说青苔会造成安全隐患,毕竟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望着青苔,仰天长啸,什么时候舒米也能“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雨季X夏季,对乡村空间的硬条件和维护有挺高的要求;三年下来,舒米已经有一些角落和房间开始出现破败的迹象,不禁让人感受到物质世界的沉重。而我们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却没有让我们有能力、心力和体力面对和转化这份沉重。

 
在胡因梦的自传里,她有写道:“心理学所说的,人会因为种种的不方便,或者种种舒适生活没有办法实现,而产生挑剔、挣扎等种种内心波动。”在我还没有办法用语言阐述这种沉重时,读到这句话时,于我心有戚戚焉。
 

每当忽略的态度升起,我都转念想起舒马赫学院的空间,经过了30年的沉淀和无数人的呵护,标识清晰有美感,维护打理有序有节奏,所有人都热情洋溢地参与,里里外外,毫无死角。空间本身就充满了爱与光、喜悦的能量、善待之的邀请,这也是舒米空间想要勇攀的品质。


最近因为《清洁的力量》共读,和有机会在不同的空间穿梭,对空间的感知更加有意识。观察到,一些年轻人的创业公司,特别是不以环境为第一卖点(如餐厅、民宿),在空间的秩序、清洁与照料上,都比较邋遢,而且能直接显示在空间使用者的精神状态。不知道是不是在部门区分渐弱化的公司文化中,传统企业里的行政部,做着与业务最无直接关联的幕后工作,优先级排最后,甚至被直接忽略。
 
 制度建设在空间的呈现 

上文有讲到内部团队建设,而空间的秩序,作为物质维度,也能很好地体现舒米制度建设的正在进行时。
 
 
3年来,舒米历经了三次空间升级,除旧布新真的带有一股摧毁与革新的力量。现在来到了3.0版本,期间很荣幸有阿润的手绘天赋的注入;而伴随着v3.0,我们有了每周五下午的大扫除,未来还要沉淀出更完善的收纳整理体系,和每个空间的使用/维护/清洁指引,随着我们和空间的互动越来越深入。


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觉得我们太矫情了,空间清洁与照料就这么大费周折,直接请人来搞卫生不就OK了吗?
 
嗯,我们有请。看了“舒米是什么”片子的,估计会对那位说“舒米是大地的种子”的黄姨有印象,她是舒米的“清洁导师”,负责床铺整理和舒米后院的收拾,是一位一看就有经过磨练、勤劳的人类。她的智慧不是知识性的,却有那份落实于生活的勇气,以工作为乐。
 

但是,空间的营造和照料不是外包请人可以达到的,它也不仅仅是表面的空间整洁。
 
斯坦纳的一首诗有写,“我们要在精神之光中做一切物质之事,我们要以这种方式追求精神之光”,舒米倡导的全人教育、手脑心全人发展,让身体全然参与,特别是那对被异化了的双手。虽说灵性世界的敞开可以从特异经验开启,但日久天长的打磨,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直面万物之灵。


我们认定了的道路,我们要自己先上路,才能成为开路人、乃至领路人。
 
清洁与照料的过程无法拱手让位给干净整洁的结果。知行合一,短短四字,知易行难。
 
所有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劳作。
所有的劳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爱。
——纪伯伦《先知》
 

最后,关于空间,还有一个大好消息,舒米46号前院在今年春天成功续租啦!感谢房东一家!

 迈向四岁的这年 
 
《清洁的力量》的作者Linda说,“我们是在为未来创造空间”。我反复斟酌这句话,感受它和“创造未来”的区别。

创造未来,我们很清楚未来应有的模样,着手创造;
为未来创造空间,未来正在逐渐掀开自己的面纱,我们在为其清理路障,同时培育应对障碍的内在力量。

舒米以全人教育为出发点降落在了乡村,全人教育所内涵的整全观,自然渗透到了我们对乡村的理解,也慢慢析出了教育之于乡村,乡村之于教育的意义。
 
在蜕变游戏里,服务他人、感谢他人、祝福他人等善举是进入下一层级的关键,而不是把别人踩在脚下,使很多习惯了输赢文化的桌游玩家开始思考,游戏底层价值与制度决定了游戏文化、玩家体验,什么是被倡导和鼓励的,什么是无意义被排斥的。

个体蜕变之下,埋藏着社会文化转型的基因。

 
我们正在积累成长过程能让我们走向完满的经验和认知,卸下不断背负的阻碍和过时认知,从个体到组织,从团队合作到与空间的关系,由己及彼,吸引到同样有所感召的你们,像涟漪般扩散,一圈又一圈,直到一个又一个的未来世界扑面而至。即便我们都不晓得,未来究竟长什么样子。
 
我们有强大的信念,相信舒米这个生命体有其正在走在的道路;相信与舒米共同成长的我们,愿意从一个长期生命体的成长视角,放下小我的恐惧。
 
我们常戏谑:我们的工作就是过好我们的生活,因为生活本身、生命本身有太多的纹路、太多的脉络使得工作和生活交错。

一年下来,发生了很多事,平时没有积极汇报,都堆积在了这篇年度总结,篇幅有点长,见谅。而长文如是,认真读到这的都是舒米的真爱,真心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和陪伴。
 
也欢迎大家与我一起回看前两年的年度总结,从一年变焦放大放到三年,从纵向到横向,我着实看到了一种成长感,是在一个轨迹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年度总结 |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细说舒米这一年 | 柔情深刻版的年度总结
 
米兰·昆德拉说过:认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还不如改行。被这些文字带着走,我成为了打字员。
 
/Staff/
文字:阿迎
编辑&视觉支持:丸子
图片来源:可爱的舒米米们


近期活动

推荐阅读



新鲜事
我们开通视频号了!
快快扫码关注吧!


◆◆◆
舒米学苑,受英国舒马赫学院的启发,创办于2018年夏天,坐落在广东中山旗溪村,三面环山,乃闹市中的自然家园,是一个身心完整、知行合一、展现生活的美好,引导和协助个体与组织的生命转型的场域。舒米渴望与全球志同道合的社群一起推动社会朝向生态文明转型。

我们通过落实到生活实处的沉浸式体验教育和全人教育,引导参与者重建与自己、他人、自然的连结,唤醒生命的本真与活力,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使命,从而坚定地走在有觉知的创造之旅上。现有生活合伙人项目、生态社区体验营、正念生活营、舒米TALK等常年招募、定期举办的活动和课程,主要针对成年人群体,也接受团队的定制。目前正在筹备”舒米十讲”等系列线上课程。

舒米正在探索一种更有温度的商业组织运作形式,“怎么做”和“做什么”对我们来说同等重要。我们不止步于个体生命的身心灵完整,还关注和实践组织的身心灵,正走在青色组织和觉醒商业的探索之旅上。目前正筹备“组织蜕变”宇宙成长伙伴的招募。

定时承接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团建、工作坊,为有趣的内容提供温暖和环保的空间、蔬食餐饮服务,使可持续生活等理念、社区氛围和自然环境,可以在课堂之外滋养到学习者。舒米相信,每个灵魂的到来都将滋润这个场域,参与到一种无形的创造与沉淀;而这个场域反过来也会默默爱护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

舒米通过创造一种拥有不同可能性的场景和实践场来实现教育的使命,也在这个过程中,与旗溪生活农场、旗溪社区伙伴一起,建造旗溪生态社区。舒米伙伴在一起生活、做饭、洒扫、晚圈、冥想、组织各类有趣的社区活动,发酵基于爱、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用行动支持在地经济和参与在地文化的保育,重建生产、生态、生活、生命共存的美好乡村,探索新时代人类群落的新形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舒米学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